以審計事業高質量發展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,是當前審計機關的重要政治責任和使命當擔。審計質量作為審計工作“生命線”,提升審計質量既是審計事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跨越的重要關口,也是審計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體現。審計機關和審計干部必須像對待“生命”一樣精心呵護這條“生命線”,切實把“高質量”要求貫穿到審計全方位、全過程,把責任和壓力傳導到各層面、各環節。
第一,強化審計機關黨組領導。要充分發揮審計機關黨組在審計質量建設中“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保落實”的管總作用。首先,要牽住“牛鼻子”,切實把穩審計高質量發展方向。不斷提升站位、找準定位,始終把審計工作置于改革大勢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去考量、謀劃和推動,找準審計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最佳著力點和結合點,加強審計項目計劃立項調研論證,科學制定滾動審計計劃,完善項目形成機制。要深入謀劃、切實把準審計的目標、范圍、重點及成果等,及時調校審計方向,促進審計監督靶向更加精準。其次,要端穩“大盤子”,切實掌控審計高質量發展大局。審計高質量是審計各環節、全方位高質量的集合體,需要審計機關黨組全面整體把控,從制度機制層面明確審計工作各個環節應遵循的原則、標準、要求和程序,形成審計高質量建設的閉合控制機制。其三,要嚴格“量尺子”,切實推動審計高質量發展落地。不斷建立完善審計項目質量考評體系,層層傳導責任和壓力,加強對審計執法、審計效率、技術差錯、審計效果全方位考評,及對審前準備、審計查證、審計報告、審計處理等進行全過程考評。建立嚴格的審計質量建設獎懲機制和問責機制,不斷把審計高質量建設引向深入。
第二,強化審計機關領導班子監管之責。審計機關分管負責人要親力親為、真知真干、靠前指揮,切實在推動審計質量建設中履行好監管之責。一是基層要沉下去。“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”,分管領導要切忌浮在面上、紙上談兵、敷衍了事,對看材料、聽匯報、簽文件樂此不疲。要深入基層審計機關和審計組,與一線審計人員同甘共苦、同進共退,共同研究審計具體工作,及時發現、研判、解決審計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。二是項目要貼上去。審計項目是審計質量建設的“細胞”單元,只有每個“細胞”健康,審計質量方可“身軀矯健”。分管領導要緊貼審計項目,做到全環節、全流程參與,對重大問題、重點事項、關鍵環節親自過問、親自把關。要帶頭樹立標桿意識,以優秀審計項目的標準加強對審計項目底稿、證據、報告的監管。要督促審計組嚴格落實審計項目“專報、信息宣傳、計算機方法和案件移送”四同步要求,最大限度挖掘項目成果。三是法規要鉆進去。要帶頭學法,善于在政策法規頻繁更新中不斷學習,在紛繁復雜的法規中抽絲剝繭,系統精熟掌握分管領域涉及的各項法規政策,爭當“專家權威”。要帶領分管部門收集整理行業法規建立法規庫,超前謀劃,提前熟知,以備使用。要帶頭尊法,做到審計程序合法、審計方式遵法、審計標準依法,堅決防止審計權力任性。要帶頭用法,加強審計定性定責、處理意見、審計建議的合法合規性審核,防止出現引用錯誤法規、失效法規或引用法規“張冠李戴”等低級錯誤,確保審計結論公允公正。
第三,強化審計組長和主審主管之責。審計組組長和主審作為審計機關授權管理審計現場的一線“指揮官”,對審計項目質量負有主管之責。一要精心謀劃“作戰圖”。精心制作方案是打造優秀審計項目的前提和關鍵。審計組長和主審要在充分調查了解的基礎上,精熟掌握被審計單位行業政策、資金和項目投向重點、管理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環節等,有針對性地制定審計工作方案和實施方案,明確需要審計哪些具體事項,查閱哪些資料,采取什么具體方法、審計時限要求等,成為精準審計的“作戰圖”,既要防止大而化之、籠而統之,“眉毛胡子一把抓”,分不清主次,又要防止“腳踩西瓜皮”,理不清頭緒,更要防止照抄照搬審計方案,導致方案與實施嚴重兩張皮。二要嚴防死守“主戰場”。作為一線“指揮官”,審計組長和主審需要對審計重點、措施、目標、時間和費用控制全面把控,不可顧此失彼。要加強對審計底稿審核、重大問題線索突破、重大事項報告、舉報事項核查、口頭交換意見、審計報告征求意見稿等重要環節的管理,組織開好審前培訓會、審計進點會、審中碰頭會、審后總結會。要切實履行質量管控環節中對所有審計工作底稿、審計組審計報告的“審核”職責。三要全面提升“戰斗力”。審計任務日益繁重,要求越來越高,審計組長和主審既要帶頭提升發現問題、分析問題、解決問題的能力,又要帶頭提升防范風險和協調溝通的能力。要不斷探索新時期審計工作的新路子、新經驗、新方法,落實“科技強審”要求,注重增強大數據審計能力。還要根據審計項目特點和審計人員年齡、知識、專業結構,合理分工,最大限度發揮審計組成員作用,做到人盡其才、人盡其用,提升審計組整體作戰合力。
第四,強化審計組成員應盡之責。審計組成員的審計實施取證是審計項目質量管理的“第一道環節”,也是打造高質量審計項目的“第一道關口”,必須嚴之又嚴、慎之又慎、細之又細。一要科學嚴謹,一絲不茍。要服從審計組長和主審安排,依照法定職責、權限和程序,按照審計實施方案的分工實施審計,規范獲取審計證據,鎖定證據鏈,確保各項審計結果有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支持。要切實做好延伸調查,不放棄任何疑點線索,對問題查深查透。要堅決防止隨意增減審計內容進行“選擇性審計”、應該實施的審計措施不到位、取證不規范不全面不完整等問題,切實做好第一道工序,把好第一道關口。二要敢于碰硬,無私無畏。始終堅持原則、較真碰硬,堅決依法揭露查處重大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、重大違紀違法、重大履職不到位、重大損失浪費、重大環境污染和資源毀損、重大風險隱患等問題。同時,在審計查出問題時,要敢于直言、實話實說,面對說情堅守底線,面對威脅毫不退縮,切實練就“金剛不壞之身”。三要堅守底線,清正廉潔。一線審計既是質量管理的“第一道環節”,也是審計廉政管理的“第一道防線”,審計組成員有對發現問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、跑冒滴漏、私自放水等廉政風險,是最容易被“圍獵”的對象,為此,審計組成員必須始終堅守底線,嚴格執行“八不準”工作紀律和“四嚴禁”工作要求,保持清正廉潔的本質本色,決不可擅自“放水”消化問題,拿公權力做私交易。
第五,強化審理人員把關之責。審計審理是審計質量管理的關鍵環節,是防范審計風險,防止審計訴訟的重要“屏障”,必須增強審理人員把關能力和責任。一要提升把關能力,做到“技高一籌”。各種審計項目都要接受審理,決定了審理機構必須成為各類法規、政策、制度、程序的“集中營”,審理人員也必須成為精通各行業、各門類、各領域法規的“政策通”。要切實加強學習,對各類法規政策精熟掌握、活學活用,提高把關守口的能力,增強審理結論權威性。二要增強把關責任,做到“更嚴一等”。審計審理是在“三級復核”的基礎上進行,是對“把關”的“再把關”,必須更嚴一等。要嚴格按照審計準則的要求,明確審理工作的內容邊界,對問題定性、法律適用、處理處罰等審理事項嚴格把關,既要指明問題所在,讓審計組心服口服,又要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,幫助審計組分析和解決問題,對審理發現的問題提出明確意見,并出具書面審理意見書。要推行審計質量“晾曬”,建立負面清單制,列出共性問題清單,指導各審計組加以改進。要探索“交叉審理”新模式,促進從不同角度看問題、嚴把關。三要實行集體把關,做到“眾人一心”。對重大審計事項、存在分歧事項、容錯糾錯事項要堅持集體會商審理,注重發揮集體智慧,強化集體決策,堅決防止個別和少數人說了算。重點要貫徹省廳《指導意見》,做到依法審計與實事求是相結合,對符合容錯糾錯情況的,在審理會上把現象講清,情況講透,問題講明,確保審計結論經得起業內推敲和歷史檢驗。